English

一本中文词典的文化变迁

2005-08-01 14:25:00 来源:书摘 谢泳 我有话说

1926年,王云五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接着从《王云五大辞典》开始,到后来《王云五小辞典》的出版,使中国文化的普及真正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王云五小辞典》虽然是一本以识字为主要目的的大众工具书,但王云

五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文化意义,所以他要尽可能表现出一个将要融入世界文明体系的民族,对于现代文化的基本认同。小辞典从30年代中期出版,历经八年抗战,直到40年代末,还是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文化工具书。

50年代初,大陆对四角号码检字法还有相当的认同,在没有新式检字法出现和普及之前,要让它退出大众日常文化生活还是困难的。但如果让它原样出现又是不可能的。于是出现可以说完全是在《王云五小辞典》上修订或者说重编的《四角号码新词典》,以及以后多次对四角号码词典的修订。今天把历年出版过的《四角号码新词典》放在一起,与《王云五小辞典》对比一看,真是感慨万端,几十年的文化沧桑尽在其中,这次第,怎“词典”两字了得!

  共产主义、苏联、美国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妓女”这个词的解释,王云五的释义是:“卖淫的妇女。”(1947年版)修订以后的释义分别是:“娼妓,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被迫出卖肉体为生的妇女。”(1950年,1963年)“旧社会中被迫卖淫的妇女。”(1983年)比较起来,还是王云五的解释可取,因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娼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也不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再举几个复杂的例子。

对于“共产主义”,王云五的解释是:“欲消灭私有权,以社会财产尤其是生产工具为社会公有,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主义。”到了《四角号码新词典》里,同样一个词就成了:“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在那个时代,人对人的剥削消灭了,生产资料为社会所公有,生产力可以无限的发展,人类的个性和能力也能作充分的发展,每人都过着高度文化和富裕的幸福生活,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1957)

到了60年代变成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奋斗的目标。共产主义分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它的低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实施全民所有制以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社会生产力更大的发展了,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都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教育普及并且提高了,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判别都逐步消失了,这时就进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进入80年代,这个词又变成:“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共产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程度不同的阶段。在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里,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灭了三大差别,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可以设想,一本词典,对同一个名词的解释,这样变来变去,让接受这些知识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他们的知识还有没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这样的文化接受系统中,人们的思维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说对政治词汇的解释,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不同,人们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客观性较强的名词,也变来变去,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惑。

王云五解释“苏联”这一名词:“俄罗斯的新国名,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的简称,为工农社会主义的国家,领土跨欧亚两洲,原由十一个共和国组成,1940年又加盟五国,共计有十六国,面积21,352,572万公里,人口180,000,000,人(1941年,新加盟的五国不在内)。”

在《四角号码新词典》里,同样一个国家就成了这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成立在1922年。横跨欧、亚两洲,面积22,300,000方公里,人口210,000,000人,共包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首都莫斯科,是世界第一大国,一切生产资料全为公有,农业采集体生产方式,生产力飞速发展,正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民生活最幸福的国家。”

到了60年代,因为中苏关系的变化,这个词就成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北部,面积2,240万方公里,首都莫斯科。苏联是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联盟,最高权利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最高管理机关是苏联部长会议。”以后再出版的《四角号码新词典》就不收这个词了。对苏联是这样,对美国就更有意思了。

王云五的解释:“北美洲的大共和国,面积本部7,839,000方公里,属地1,627,400方公里,人口本部131,669,275人(1940年)。”

50年代的解释:“美利坚合众国的简称。位在北美洲南部,是少数金融寡头专政的法西斯国家,面积约784万平方公里,国都华盛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动统治阶级为保持超额利润,挽救国内经济危机,阴谋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企图独霸世界,是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魁首。”

60年代,中国人仇美的高潮稍减,这个词就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简称。位在北美洲南部,是一小撮垄断资本家统治的日益走上法西斯化道路的国家,面积9,347,717,平方公里,国都华盛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动统治阶级企图独霸世界,是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魁首。”有人奇怪,“9.11”事件发生,为什么许多中国人会对美国是那样的态度,特别是青年学生,如果我们能知道他们获取知识的历史局限性,就能解释出他们意识深处的动因。

太平天国、义和团、宗教自由

解释一个词汇,看起来是意识形态制约文化态度的现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观念。在他们看来,也许历史真的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同样一件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就有不同解释,对于初次接触历史知识的学生来说,如此随意的描述带给学生知识上的缺陷是很显然的。长时间以这样的方式获取知识,人的思维中就会产生对历史的一种评价态度。

五云五他们那一代人,在对历史的态度上应该说还是受到了好的训练,所以在他们笔下,你很难看到对历史事件的随意解释。他对“太平天国”的解释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洪秀全所建的国,定都南京,据有东南十余省,凡十三年(西元1851年至1864年),后为清朝曾国藩所灭。”这个解释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当的,因为教育不是宣传,而词典在承担文化传承的功能时,也不能强加给学生某种意识形态,因为他们的知识和思想还正在形成之中,简单的意识形态教育对他们是有害的。这一点,胡适、王云五他们是有清醒意识的。

《四角号码新词典》对于同样历史事件的解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所建立的政权,这个革命,由洪秀全等领导,从广西起兵,下湖南、湖北,直达江苏,斗争普遍到东南各省,时间持续了二十八年(1850―1878年)。它并且提出了平分土地、男女平等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要求,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开始。”60年代的解释几乎一样,只除了最后的“斗争开始”改为“斗争序幕”。

80年代的解释:“我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1851年,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即南京),其后分兵西征和北伐,革命势力扩及十八个省,攻克六百多个城市,1864年,在中外反动派联合反扑下失败。”

王云五对义和团的解释:“清朝秘密会党,始于乾隆年间,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天津起事,倡扶清灭洋的主义,慈禧太后为其所惑,加以赞助,灭教堂,攻使馆,致酿八国联军入北京,而有幸丑年(公元1901年)的不平等条约。”50年代初,《四角号码新词典》的解释是:“清末的会党,是农民和城市贫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原始斗争组织,1899年(光绪二十六年),倡扶清灭洋说,发动反洋暴动。国际帝国主义借口联合进攻中国,叫做八国联军。义和团暴动虽然具有民族斗争的意识,但因为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终于失败。”

60年代;“义和团本是山东一带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反清秘密结社,组织很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要求下,竖起了‘扶清救洋’的旗帜,吸引了广大的群众。1900年初,义和团势力扩及山西、东北和西北许多地区,并发展到了北京。他们对在各地以传教为名而侵略及欺压我国人民的外国教堂和传教士进行了勇敢的反抗和打击,并进攻北京的外国使馆和教堂,声势非常浩大,后因清政府的欺骗和出卖以及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而告失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力量,打击了帝国主义者;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

到了80年代,义和团又成了:“1899―1900年我国北方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没有统一的组织,最先发生在山东省,后扩展到华北、东北各省,京津一带声势尤为浩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凶焰。后为八国联军、清军镇压而失败。”

关于资本主义,王云五认为:“是一种经济制度,在该制度下,生产的工具都属私人所有。”

50年代:“是以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完全被资产阶级占有,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除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外,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因为生产采用机器并且是集体进行的,所以生产力比较发达,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互相竞争,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由于社会化的生产和个人占有的矛盾,加重剥削,使工人阶级日趋贫困,结果社会购买力降低,造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工人因失业而饥寒流离,为生存而起来斗争。觉悟逐渐提高,组成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向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并最后消灭资本主义,所以说: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

60年代:“替代封建主义的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制和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它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产品的私人占有;它的经济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上,因此,当劳动者购买力日益下降,市场不能容纳生产出来的商品时,就必然发生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进入总危机状态;二次大战期间,开始了总危机的第二阶段。”

80年代:“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资本家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个基本的对抗的阶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比较王云五辞典和后来新词典的变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除了变化之处,还可以看出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而这一加一减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王云五辞典里有“宗教自由”这个词,他解释这是“人民信仰宗教,不受国家干涉的自由”。但在以后的词典里,这个词就消失了。

  (摘自《词典的两个世界》,现代出版社2005年5月版,定价: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